做血液透析,为什么要先在手臂做个“瘘”?肾病专家说,时机选择有讲究!
来源:陕西双博中医肝肾病医院 发布时间:2019-11-22
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,动静脉内瘘就是他们的‘生命线’。
只要这个瘘是通畅的,就可以进行透析治疗,生命就能继续。
血液透析为什么需要做动静脉内瘘?
做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时机如何选择?
术后3个月如何判断内瘘能否使用?
带着这些疑问,我们专门采访了我院肾病专家、邢继龙副院长,解答关于动静脉内瘘的重重疑惑。
问:血液透析为什么需要做动静脉内瘘?
答:众所周知,血液透析是把人体的血液引出来,在体外经过循环,过滤之后再送回体内。
在透析过程中,我们一般要求血流量要大于200ml/min。
正常的人体有血液4000-5000ml,那么血流量200ml/min的话, 就意味着每20分钟你体内的血液就被循环清洗了一遍。
这么大的流量要求,普通的浅表静脉是提供不了的,人体浅表的动脉倒是可以提供这么大的血流量,但可用于的穿刺的浅表动脉只有桡动脉和股动脉,但动脉血管位置比较深,没有人能保证可以一针见血,一旦扎偏了,出血将非常严重。
正因为如此,就需要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,将肢体浅表的动脉与静脉进行血管吻合,在动脉的高流量、高压力、高流速的血流冲击下,静脉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,血管壁增厚、血管腔增宽,我们称之为静脉“动脉化”。
在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,即便于穿刺,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,保障血液透析正常进行。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做动静脉内瘘的原因。
问:做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时机如何选择?
答:若选择血液透析,建议做内瘘的时间选择在透析前的3个月。
因为内瘘在手术后到能够使用,国内要求是6-8周,也就是一个半月至两个月,国外推荐3个月。
这就意味着,内瘘手术之后到能够正常使用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。
手术过后,静脉会逐渐变粗变宽,血流量才能逐渐变大,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,具体的时间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不同。
因此提倡提前3个月手术做好内瘘。
问:那问题来了,术后3个月如何判断内瘘能否使用?
答:这里有一个“金标准”来进行判断:
⑴非糖尿病肾病李先生:肌酐超过6.0mg,肾小球滤过率〈15ml/min;
⑵糖尿病肾病李先生:肌酐超过4.0mg,肾小球滤过率〈25ml/min。
建议提前做内瘘手术。
在发达国家,由于文化、宣传、理念及医疗等的差异,多数患者在进入透析时使用动静脉内瘘;而我国绝大多数患者是在病情危重,插管紧急透析以后才建立动静脉内瘘,等待内瘘成熟使用以后,才拔除血液透析导管。
建议慢性肾病患者,如果真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,第一次透析使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,而非导管,这样可以减少一次手术风险。毕竟使用内瘘也更方便、更安全。
如果做好内瘘3个月之后,病情依然稳定,肌酐没有超过707umol/L,也无任何不适,那么做好内瘘的日常护理就可以了。